红细胞 ABO 疑难血型检测分析与记录流程
日期:2018-7-19      浏览:3720

 

 

导语:您的实验室在遇到到ABO正反定型不符时,是如何分析与处理的?有无相关流程与相关检测记录?疑难标本有无外送其他实验室的情况?本篇文献来自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2月第27卷第2期《红细胞ABO疑难血型检测分析与记录流程》Doi: 10.13303 /j.cjbt.issn.1004-549x.2014.02.006,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协助组专家对中国输血医学的规范化发展做了大量前瞻性工作与研究,通过建立ABO疑难血型检测流程,可以保障输血安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ABO血型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BO 血型的正确鉴定是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最重要环节,关系着患者的用血安全。患者在输血前应常规检测红细胞 ABO 血型正定型 ( 红细胞定型) 和反定型 ( 血清定型) ,只 有 在 正 反 定 型 结 果 匹 配 一 致,才 能 确 定 红 细 胞ABO 血型。红细胞 ABO 血型鉴定会受到年龄、疾病、遗传、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立红细胞 ABO 疑难血型检测流程,旨在规范输血前红细胞 ABO 血型实验室检测程序,对红细胞 ABO 疑难血型进行正确判断,以达到安全输血目的,尤其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 血库) 红细胞 ABO 血型鉴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一般资料

(一)病例选择

在常规进行红细胞 ABO 血型正反定型试验时,凡正反定型试验结果不一致者均进入疑难血型鉴定程序。所谓正反定型结果一不致,就是在应用常规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 ABO 血型的红细胞定型和血清定型,结果不能得到相互印证,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的不凝集和弱凝集结果。弱凝集标准为凝集强度≤2 + ,评分≤8 分。

 

(二) 患者信息采集与记录

实验前应采集与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既往输血史、妊娠史、临床用药情况和( 或) 父母、子女红细胞 ABO 血型等信息。

 

 

二、标本采集

(一) 血液标本采集

凡正反定型试验结果不一致者均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应采集血清标本与 EDTA 抗凝血标本 2~5 mL,各 1 份,做好标识。选择卡式实验方法应采用抗凝血标本。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须严格按照“输血相容性试验标准检测流程”进行。

 

(二)唾液标本采集

使用洁净的试管或烧瓶,刷牙或漱口后,收集 5~10 mL 唾液。应注意不能使用含糖和蛋白质的物质帮助收集唾液。

 

三、 标本处理

(一)血液标本处理

对血标本进行充分离心,分离得到红细胞和血清( 浆) 。吸取部分红细胞标本应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 3 次,配制成 2%~5% 的红细胞悬液; 血清( 浆) 标本应避免纤维蛋白干扰。

 

(二) 唾液标本处理

应用离心力 900~1 000 g,离心 8~10min,取上清液于另一干净试管,隔水煮沸 8 ~ 10 min;再应用离心力 900 ~ 1 000 g,离心 8 ~ 10 min,取上清液冷藏备用,其余杂质废弃。

 

 

四、辅助试验

由于红细胞 ABO 血型鉴定中,操作人员技术上错误、患者生理病理和临床治疗等原因都会导致红细胞定型和血清定型之间的矛盾,不能呈现 ABO 抗原和抗体的互补结果。因此,需要增加一些辅助实验项目,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红细胞 ABO 亚型检测、红细胞吸收试验与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和基因检测等。不同试验项目的检测试剂应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方法进行。

 

(一)试剂

抗-A、抗-B、抗-A1、抗-AB、抗-H、A1、A2 细胞、B细胞 、O 细胞、抗球蛋白试剂( 抗 IgG + C3、单价抗 IgG、单价抗 C3) 。有条件实验室可备红细胞 ABO 基因检测试剂。

 

(二)结果分析及解决方法

a.人为因素: 主要包括血标本错误、血液标本受药物干扰、实验试管不清洁、红细胞血液配制浓度过高或过低、试验结果记录错误与溶血结果误判、试剂漏加、失效或污染、离心过度或不足等因素。

b. 解决方法: 出现 ABO 正反定型不一致,要重新抽取患者血标本; 确定试剂血清和试剂红细胞的有效性; 选择洁净实验器材,按操作规程重新检测 ABO 正反定型; 排除人为因素,再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选择相应的辅助试验。

c.出现减弱或缺少的抗原反应,即应用标准血清( 抗 A、抗 B 血清效价≥256,亲和力≤15 s,冷凝集素效价≤4,检测红细胞抗原,凝集强度≤2 + ,评分≤8 分。红细胞抗原减弱此处建议增加如何判断正定型中出现抗原减弱或减少。

 

1.原因 包括 A 或 B 抗原亚型应包括 H 抗原亚型、疾病( 如: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等,以及机体内含有过多特异性血型物质( 如腹腔肿瘤) 中和抗体也可影响凝集强度。

 

2.增加项目结果分析 1) 被检红细胞与抗-A 或抗-B血清出现弱( 不) 凝集结果,应增加被检红细胞与抗-AB 血清反应,出现弱凝集不但应考虑 A 或 B 亚型,也应考虑疾病造成的抗原减弱。2) 吸收与放散试验阳性能够确认被检红细

胞表面含有 A 或 B 抗原。3) 分泌型患者增加唾液血型物质检测,可以检测出相应的血型物质。4) 将被检红细胞充分洗涤,可以去除过多的血型物质,减少游离血型物质干扰。5)家系调查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帮助。6) 有条件可以进行基因

检测等。

 

(三)出现额外的抗原反应

建议增加如何判断正定型中出现额外抗原

1.原因 包括抗体致敏红细胞( 如: 免疫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药物作用等) 、近期输入异型红细胞、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细菌感染导致获得性类 B 抗原、自身冷凝集素等。

 

2.增加项目结果分析 1) 应用红细胞放散技术去除红细胞表面附着的抗体。2) 疑为获得性类 B 抗原干扰,用酸化红细胞方法去除类 B 抗原物质。3) 红细胞血型鉴定在 37℃条件进行,避免冷凝集素干扰。或者用温盐水洗涤,去除冷自身抗体。4) 分泌型患者的唾液检测。5) 实验时应设自身对照,有利于结果判读。6) 充分了解患者有否输血史、妊娠史、近期异型输血史、分娩期胎盘出血史、造血干细胞移植史等。7) 家系调查可以确认或排除。8) 红细胞 ABO 血型基因检测可以确认或排除。

 

(四)出现减弱或缺失的抗体反应

同样建议描述一下判断标准。

1.原因 包括年龄( 如: < 4 月龄( AABB 推荐 4 月龄后可以进行正反定型) 婴幼儿及老年) 、疾病导致低丙球球蛋白蛋白血症、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浆置换、新生儿换血治疗等。还有生理性抗体水平低下。

 

2.增加项目结果分析 1) 加大血清量( 红细胞: 血清比例 1: 2 或 1: 3 或以上) 、增加反应时间( 放置 ≥30 min) 、控制反应温度( 如: 放置 4℃ 冰箱) 、延长离心时间等方法来促进抗原抗体反应,2) 唾液血型物质检测和基因检测。3) 应加强患者病史询问,尤其应注意了解患者临床诊断( 有否存在合并症与并发症) 、血浆球蛋白水平、大量输血与输液情况、血浆置换、新生儿换血治疗、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4) 家系调查等。

 

(五)出现额外的抗体反应

同样建议描述一下判断标准

1.原因 血浆中存在大分子物质引起的缗钱状形成( 如: 多发性骨髓瘤、高粘滞血症等) 、冷抗体型自身抗体、输注异型血浆、ABO 亚型产生的抗体和未知的同种抗体等。

 

2.增加项目结果分析 1) 倘若被检血清与 A1 细胞凝集,而与 A2 细胞不凝集,可以确认患者为 A 亚型产生有抗A1。2) 疑似有自身抗体干扰,可以应用 O 型标准红细胞吸收血清中的 ABO 以外抗体,去除 ABO 以外抗体干扰,待 O型红细胞完全不凝集后再检定血型。3) 注意了解患者病史( 尤其是输血史、妊娠史和家族史等) 、临床诊断、药物治疗情况。

 

 

五、凝集强度及评分标准:

 

 


六、备案与记录

(一)告知与备案

导致红细胞 ABO 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合的原因很多,通过部分辅助实验项目和病史分析,通常均能得到满意结果。然而,辅助血型血凝血实验项目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因疾病所需急诊输血患者,在红细胞 ABO血型正反定性不符时,输血科( 血库) 应将试验结果告知患者诊治科室医师,必要时在医务处( 科) 备案。

 

(二)原始记录与报告单

发现 ABO 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合进行辅助试验项目时,应在原始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其反应格局谱以及凝集反应的强弱,如果出现混合视野凝集也必须注明,并出具红细胞 ABO 血型报告单。倘若不能明确红细胞 ABO 血型结果,应告知患者和( 或) 患者诊治科室医师,并将患者血标本送至具有检测能力的血型参比实验室实施进一步检测。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2月第27卷第2期《红细胞ABO疑难血型检测分析与记录流程》Doi: 10.13303 /j.cjbt.issn.1004-549x.2014.02.006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协作组成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吕先萍;卫生部北京医院输血科 宫济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输血科 李志强。

转自:输血资讯,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